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一人獨釣一江秋

翻到以前隨手記下的一首七言絶句 卻不知作者與詩名

一簑一笠一扁舟
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杯酒
一人獨釣一江秋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這樣算有治療到嗎?

前幾天跟幾個同學聊到做表達性藝術治療的甘苦,讓我回想到年初時曾經去參加一個表達性藝術治療研討會,其中一個做青少年戲劇治療的老師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

他說,有一天他接到派出所打來的電話,原來是要去保釋一個學生,到派出所的時候,那學生很認真的跟他說:「老師,這次我有聽你的話,以前我都直接斷人家腳筋,這一次我祇把他腳筋砍傷而已。」

這位老師自己感嘆,這樣算有治療到嗎?

星星王子

這天,大孩子又出現了。我一上樓就看到他穿著佈滿星星圖案的T-shiirt,便對他說:「你今天把星星帶來了。」便在徵求他的同意後叫他星星王子。

他照例又問了我一些××台天空家族的事情,這次又加了一些水果家族,然後又提到了其中一個水果哥哥去上益智節目,並把聽到的題目拿來測試我們幾位老師。

就這樣聊一陣子之後,話題轉到了他的外表,我順勢地問了他一句:「你覺得你比較帥?還是我們的男老師比較帥?」

大孩子很認真的把在一旁的男老師的眼鏡拿了下來,端詳半天後說:「我覺得我比較帥,因為我的眼睛是外雙眼皮,男老師是內雙眼皮;而且我的臉上沒有痘痘,所以我比較帥。」

多麼有邏輯又誠實的回答。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我看醫生

有一次,班上的一個孩子到了上課時間還沒出現,才正要請問行政人員時,另一個多重障礙的孩子(聽障、語障、加上自閉症),用著模糊的聲音說到:「我不舒服。(註)」

因為這孩子那陣子常上課上一半跑去大號,我說:「你身體不舒服嗎?要拉肚子嗎?」

那孩子繼續用模糊的聲音說到:「××看醫生。」

由於孩子沒有任何暗示性的動作是要去大號或肚子不舒服,所以我繼續猜測著說:「你去看醫生?」

孩子依舊重複著說:「××看醫生。」

我又說:「你剛剛去看醫生?」

孩子還是重複著那句話:「××看醫生。」

這次我終於聽出來了,因為其中一個音很像是沒出席的孩子的名字,於是我說:「○○去看醫生,所以沒有來是不是。」

孩子終於鬆了一口氣,因為我聽懂他的話了。

我趕緊稱讚他會幫同學請假並跟他道謝讓我們知道○○請假,另一個在場的老師也趕緊教他正確的說法。這次的對話對孩子和我來說可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呢!

註:自閉症的孩子常常會不清楚代名詞的使用。如:你、我、他的使用,如果你跟孩子說:「跟老師說再見。」很多孩子會跟著你說:「跟老師說再見。」若又加上構音障礙(找不到發聲位置)往往需要從孩子的隻字片語中去猜測他真正想要表達的。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月亮姐姐和月亮老師

自閉症的孩子都會有一些固著行為,而且常常和別人講話的時候,只想著要把自己的話講完,不會顧慮到時機或別人是否對他的話題感興趣。

這天要上課前,前幾天剛認識的一個大孩子突然跑上來教室,再一次問我說:
「月亮老師,你是不是××幼幼台的月亮姐姐。」
我說:「不是喔!月亮姐姐是月亮姐姐,我是月亮老師,不一樣喔。」
大孩子繼續問我認不認識幼幼台的太陽哥哥、月亮姐姐、星星…,我說我們家沒有電視所以不知道他們到底是誰?大孩子又問了我一堆幼幼台星星、月亮、太陽的事情,還讓我猜謎,一直到樓下有事叫他才離開。

不一會兒,我已經和要上課的小朋友開始玩大龍球做暖身。跟往常一樣,我們班的「小帥哥」又賴在地上不起來了,我正無計可施之際,大朋友又上來了。

一上來又問了我一次是不是月亮姐姐,然後又開始說起星星月亮太陽…,為了轉移他的注意力我說:「○○,來,給你一個艱鉅的任務,」
我指著躺在地上的小帥哥,「他不肯起來玩球,你想辦法讓他起來玩球好不好?」
大孩子等我一說完馬上伸出手、彎下身要去拉小帥哥起來。
小帥哥體重頗有份量,我怕他受傷趕緊說:「他叫小帥,你叫他起來,不要用蠻力,不然你會受傷。」
大孩子的手依舊伸著,然後對他說:「小帥,起來玩球。」沒想到小帥就把手乖乖的伸出來,然後爬起來找球玩了。

你說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很棒呢!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不是每個自閉症患者都是雨人

感謝雨人這部片子讓全球許多人知道了自閉症患者這個族群。最近有一則新聞,主角也是一位自閉症患者,坐一趟直昇機繞行羅馬上空一圈,回家後花了3-4天畫下全景圖,鉅細靡遺的程度讓人嘆為觀止。但是,並不是每個自閉症患者都像上述兩位主角一樣天賦異稟,擁有特殊能力。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自閉症患者有百分之七十的智商是低於一般人的,且多伴隨有其他障礙。目前的醫療科技,對於自閉症的成因都沒有定論,只確定是一種神經生理的問題,而且是伴隨終身的。但是,也有很多自閉症的朋友在長大後,可以自主生活,並知道怎麼融入社會工作。如果你在職場上有機會碰到他們,請多多支持他們,鼓勵他們,善用他們的優點,你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最大的挑戰是自己

朋友去研究所面試,主考官問他:「教特教這麼多年,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朋友回答:「最大的挑戰是自己。」我真是再同意也不過了。

回想前兩天,資源班的一個小朋友,對於語言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都非常的弱,我前面幾次都可以非常溫柔的告訴他:「看老師」。卻在幾次後失控的說(我捧著小朋友的臉,強迫他看我):「OO,老師說的你到底有沒有聽到?」

一說完,我自己馬上就後悔了。

我知道我的動作並不激動,可是我的聲音語調已經讓他注意到我。

可是我還是後悔:因為我沒有控制好我自己的情緒,他不過是個弱智的小孩,我的包容與接納,支持和鼓勵跑到哪裡去了,昨天我們不是還一起玩的很愉快嗎?

唉!再練過!再練過!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為什麼要有動作教育?

這星期上課時,在群體遊戲單元要小朋友在流動中互相錯身而過,但不能碰到彼此,一方面讓孩子在鼓聲中跟著做即時反應,一方面讓孩子衡量空間感和距離感,因腳下有墊子,孩子還得眼腳協調移動,在流動時有一個小朋友很故意的去「撞上」另一個同學,被撞上的同學就這麼跌坐在地上。

對一般人很稀鬆平常的閃躲動作對重度自閉症的孩子就是這麼地需要學習,在外頭一個即時的反應,可以讓他自己避免於一些危險。身體是需要動的,這個理論和實際的行動對一般人來說非常重要,對於身心障礙的孩子更是格外的需要。因為經過安排和設計過的動作,的確可以增進身心障礙孩子一些腦部的刺激,這在神經醫學中早已是被證實的。

為什麼要有動作教育?如果你有受過動作教育,當你站立在捷運車廂內,或在馬路上等紅綠燈的同時,就可以知道如何和人保持適當距離。如果你有接受過動作教育,你的身體會知道如何在緊急的情況下避開危險。如果有動作教育,我們的孩子的情緒可以有好的出口,不會那麼容易暴躁不安。如果有動作教育,我們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絕對可以表現的比現在還好。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母愛

最近有一本書叫「母愛真可怕」,我沒看內容,但是看到這個書名真讓我感觸良多。

有個小孩子肢體障礙到了小學四年級還不會走路,但是腳卻會往後退,醫生建議母親:「把孩子的腳後跟動手術切掉。」單純的母親認真考慮著。

另一個小孩,腦性麻痺,重度智障,合併自閉症,母親認為孩子無法學習,多種障礙很可憐,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好好的,孩子至今小學五年級,,無法自己吃東西。

還有一個小孩,自閉症,重度智障,孩子的母親認為在她的有生之年,她都要把他帶在身邊,除了學校什麼地方都不用去。

還有一個雙眼全盲的小孩,合併多種障礙,只要有人建議他母親可以讓他做什麼活動,母親情緒馬上潰堤…

這裡的母親,同時也指家長。孩子的主要監護人。
還有許許多多的孩子,因為家長的無知,或者「太有知」,過度冷落孩子也好,過度保護孩子也罷,讓從事特教的我真的感嘆,其實每個孩子真的都很好教,最難教的是父母。

為什麼頭要抬起來?

自閉症的孩子主要有三個特徵:一是固定行為。二是沒有同理心。三是溝通能力薄弱,有時候是語言的關係,有時候也是因為前面兩者的關係。不過,目前確知的是自閉症是神經生理的問題,是一種廣泛性的發展障礙。所以常常我們講的話,孩子不會表達的,就不知道他到底聽懂了沒。有些會表達能力好的,往往也不確知語言的真義或表達的時機,因為沒有同理心,偶而就會出現一些有趣的對話。

這禮拜有一堂課,老師在舞蹈教室裡帶小朋友做一些動作練習時,要求小朋友做動作前進時頭要抬起來,小朋友問:
「為什麼頭要抬起來?」
「這樣才不會撞到柱子。」老師說
「可是這裡又沒有柱子!」
「可是你在外面走路時會撞到人啊!」
「我在外面走路的時候,頭就抬起來了啊!」
這如果發生在一般小朋友身上,你一定覺得小朋友貧嘴,可是從一個自閉症小女孩的口中說出來大家可是笑翻了。